如今,关于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逐渐为大家熟知。在探访故宫、景山、中山公园以及天坛公园等历史遗迹时,很多人也被里面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所吸引,有的古树甚至比这些建筑的历史更加久远。这些古树被誉为活化石,承载着中轴线生生不息的历史底蕴。
随着人们对中轴线上古树名木的关注,一本名为《北京古树神韵》的精美图册吸引了众人目光。翻阅图册,既能看到古树层林尽染的磅礴气势,也有单棵古树的神韵,它们形态各异,树干盘曲苍虬,巨冠参天岁月在古树的身上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读者得以直面其悠久的历史。
这些图片的拍摄者叫吕顺。多年前,他走遍了北京城及周边,用相机记录了一棵又一棵古树的丰姿。
展现古树四季之美
吕顺今年65岁,仍然为拍摄古树而忙碌。只不过,拍摄的范围已经扩大至全国。在一个难得的有空闲的午后,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当年拍摄中轴线、北京城以及周边众多古树名木的细节。
2001年7月,我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组委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吕顺看到绿色奥运排在首位,而能代表北京的正是各大公园里的古树名木。于是,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为北京的古树留影。这一拍,就是6年。
吕顺直言:古树不好拍。他不只是简单记录下这些古树,更重要的是展现古树的四季之美:春天拍花,夏天拍绿,秋天拍彩叶,冬天拍雪景。为此,他对一些古树的生长特征以及北京的气候了然于心:你要知道这棵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变黄;你还要关注冬天什么时候下雪;平时拍这棵古树时,还要用朝霞和晚霞的金色霞光为它进行‘美容’。
中轴线上有七千余棵古树,有历史、有故事的著名古树数不胜数,这注定了吕顺的古树拍摄之旅,绝非易事。和时间、光线赛跑,成为他拍摄古树时的常态。
故宫御花园里有一棵古楸树,每到五一前后,都会开出紫色和白色的花,非常漂亮。为了拍到这棵楸树的最佳意境,吕顺在拍古树的那几年,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几乎每天一早就来到神武门外。故宫一开门,他便一路小跑,来到御花园,春天时古树的最佳花期只有3至5天,错过就只能等待来年。
吕顺说,故宫御花园的楸树,开花时间还算相对宽裕。要想拍摄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就得把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在3月份刚停暖气时就含苞待放了。观赏一般的海棠花,在满树盛开八成时是最佳的观赏期,而西府海棠的最佳观赏期则是开四成时,因为西府海棠的花苞呈胭脂红,等完全绽放后,花朵就变成白色了,他想记录下西府海棠胭脂红与白色纷繁错杂的绚烂一刻。而要把握准拍摄时间,是非常难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多去几趟。
至于雪景,在吕顺看来,最容易出片的其实不是冬雪,而是秋季和初春时节飘落的雪花,秋季和初春的雪花比较湿润,能够长时间留在树上。而拍摄古树雪景的最佳地点多半在郊区的古寺庙里。
利用光线为古树增光添彩
翻开《中国古树图集》,一幅幅精美的古树图片呈现在眼前。特别是天坛、太庙、景山、中山公园等昔日皇家园林里的古柏,气宇非凡。
吕顺在拍摄古树的六年间,不仅意识到了古柏树的艺术价值——一柏具一态,巧与造物争,也对它们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古树与故宫、天坛、长城这些名胜古迹有着同等的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这些古柏中,自然少不了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七棵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柏,故宫里的连理柏以及天坛公园回音壁西北侧的九龙柏等诸多著名古柏树,这些也是他拍摄的重点。一些重要的古树名木都要去三到五次,非常珍贵的,要想拍好它,去十次都不止。
天坛公园皇穹宇西北侧的九龙柏,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以及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世所罕见,吕顺在不同季节,拍摄了九龙柏不同景别的照片。
在中山公园七棵辽柏中,最东边的一棵非常奇特,在柏树树干的裂缝中,又长着一棵高大的国槐,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而侧柏和国槐都是北京市的市树,因此,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内蕴。为了拍好这棵古柏,吕顺特意选择了五一前后去拍。因为槐树发芽晚,这时槐树和柏树的树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更加凸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形态。
天坛公园祈年殿旁,一棵古柏的主干中央怀抱着一棵高大的国槐,故称之为柏抱槐,因为它生长在祈年殿旁,人们视其为天坛的吉祥昌瑞之树,吕顺自然不会错过。
吕顺说,他对于拍摄的古树有五条标准: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树形大,三是要有观赏性,四是要有历史故事,五是珍稀树种。
在天坛回音壁外西侧,靠近天坛的内坛墙,有一棵非常有特色的柏树:树干高大,枝繁叶茂,但是主干的东侧已没有大枝,西侧的几个大枝都是沿着水平方向生长,尤其是西侧最下面的一根大树枝,正巧横在月亮门的上方。当游人从月亮门穿过时,必须在大枝下穿过,形成迎客之势,因此,这棵树也被他取名为迎客柏。
如何拍出这棵柏树的魅力呢?还是得靠光线。夏天的傍晚,太阳西斜,一抹余晖从西北方向洒在树上,同时也映照在月亮门上,恰好一名游客从月亮门走过,吕顺拍下了这难得的一瞬间,一幅极具历史与人文意境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名园易得 古树难求
在拍摄之前,吕顺也会查阅各种资料,去了解这些古树背后的历史故事。他说,拍摄古树需要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维度发现古树的美,再用相机展现出来。
他对故宫宁寿宫古华轩前的一棵古华楸印象非常深刻。这棵楸树反映了古人对名园易得、古树难求的深刻理解。
1772年,已在位37年的乾隆皇帝,着手修建外东宫作为自己的养老之所。当时这里空间并不大,院里长着一棵古楸树,工匠们打算砍掉此树,建一座五开间的敞轩。乾隆得知后说,房屋可以择地而建,计时而成,树木须培植多年,死不可复生,为何不能把轩后移呢?于是就在古树后面建了古华轩。如今,古树与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一处优美的景观。
为了拍摄古树与建筑交相辉映的图片,吕顺也在不同的年份,到古华轩拍摄过多张照片。
中轴线上的古树,除了历史的厚重,也有逸趣横生的一面。吕顺说,在天坛公园祈年殿东侧路的一片古树林里,有一棵非常神奇的古柏树。它的树干上生出一个树瘤,不知何年何月,这个树瘤长成了龙头状,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因为天坛柏树特别多,很多游客都不易发现这棵古柏,甚至常常擦肩而过。凡是发现这棵柏树的游人,无不驻足观赏,惊叹连连,甚至忍不住上去摸两把,沾沾龙气,以至于这棵柏树的龙头被人们摸得油光锃亮。
六年间,吕顺开车带着沉重的三脚架、120画幅的胶卷相机,遍寻北京的古树名木,并用高质量的反转片,拍摄了数万张古树图片,最终精选了三百余张经典之作,编入《北京古树神韵》一书,成为书写北京古树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几年的拍摄,吕顺对古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深有体会:一座城市仅有高楼大厦和宽敞的街道是不够的,还要有大量的树木花卉来陪衬。幸运的是,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的古树以数量众多、历史久远、保存完好而著名。北京的古树是活动的画,凝固的诗,它带给人们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是北京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关于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逐渐为大家熟知。在探访故宫、景山、中山公园以及天坛公园等历史遗迹时,很多人也被里面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所吸引,有的古树甚至比这些建筑的历史更加久远。这些古树被誉为活化石,承载着中轴线生生不息的历史底蕴。
随着人们对中轴线上古树名木的关注,一本名为《北京古树神韵》的精美图册吸引了众人目光。翻阅图册,既能看到古树层林尽染的磅礴气势,也有单棵古树的神韵,它们形态各异,树干盘曲苍虬,巨冠参天岁月在古树的身上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读者得以直面其悠久的历史。
这些图片的拍摄者叫吕顺。多年前,他走遍了北京城及周边,用相机记录了一棵又一棵古树的丰姿。
展现古树四季之美
吕顺今年65岁,仍然为拍摄古树而忙碌。只不过,拍摄的范围已经扩大至全国。在一个难得的有空闲的午后,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当年拍摄中轴线、北京城以及周边众多古树名木的细节。
2001年7月,我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组委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吕顺看到绿色奥运排在首位,而能代表北京的正是各大公园里的古树名木。于是,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为北京的古树留影。这一拍,就是6年。
吕顺直言:古树不好拍。他不只是简单记录下这些古树,更重要的是展现古树的四季之美:春天拍花,夏天拍绿,秋天拍彩叶,冬天拍雪景。为此,他对一些古树的生长特征以及北京的气候了然于心:你要知道这棵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变黄;你还要关注冬天什么时候下雪;平时拍这棵古树时,还要用朝霞和晚霞的金色霞光为它进行‘美容’。
中轴线上有七千余棵古树,有历史、有故事的著名古树数不胜数,这注定了吕顺的古树拍摄之旅,绝非易事。和时间、光线赛跑,成为他拍摄古树时的常态。
故宫御花园里有一棵古楸树,每到五一前后,都会开出紫色和白色的花,非常漂亮。为了拍到这棵楸树的最佳意境,吕顺在拍古树的那几年,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几乎每天一早就来到神武门外。故宫一开门,他便一路小跑,来到御花园,春天时古树的最佳花期只有3至5天,错过就只能等待来年。
吕顺说,故宫御花园的楸树,开花时间还算相对宽裕。要想拍摄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就得把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在3月份刚停暖气时就含苞待放了。观赏一般的海棠花,在满树盛开八成时是最佳的观赏期,而西府海棠的最佳观赏期则是开四成时,因为西府海棠的花苞呈胭脂红,等完全绽放后,花朵就变成白色了,他想记录下西府海棠胭脂红与白色纷繁错杂的绚烂一刻。而要把握准拍摄时间,是非常难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多去几趟。
至于雪景,在吕顺看来,最容易出片的其实不是冬雪,而是秋季和初春时节飘落的雪花,秋季和初春的雪花比较湿润,能够长时间留在树上。而拍摄古树雪景的最佳地点多半在郊区的古寺庙里。
利用光线为古树增光添彩
翻开《中国古树图集》,一幅幅精美的古树图片呈现在眼前。特别是天坛、太庙、景山、中山公园等昔日皇家园林里的古柏,气宇非凡。
吕顺在拍摄古树的六年间,不仅意识到了古柏树的艺术价值——一柏具一态,巧与造物争,也对它们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古树与故宫、天坛、长城这些名胜古迹有着同等的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这些古柏中,自然少不了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七棵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柏,故宫里的连理柏以及天坛公园回音壁西北侧的九龙柏等诸多著名古柏树,这些也是他拍摄的重点。一些重要的古树名木都要去三到五次,非常珍贵的,要想拍好它,去十次都不止。
天坛公园皇穹宇西北侧的九龙柏,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以及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世所罕见,吕顺在不同季节,拍摄了九龙柏不同景别的照片。
在中山公园七棵辽柏中,最东边的一棵非常奇特,在柏树树干的裂缝中,又长着一棵高大的国槐,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而侧柏和国槐都是北京市的市树,因此,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内蕴。为了拍好这棵古柏,吕顺特意选择了五一前后去拍。因为槐树发芽晚,这时槐树和柏树的树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更加凸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形态。
天坛公园祈年殿旁,一棵古柏的主干中央怀抱着一棵高大的国槐,故称之为柏抱槐,因为它生长在祈年殿旁,人们视其为天坛的吉祥昌瑞之树,吕顺自然不会错过。
吕顺说,他对于拍摄的古树有五条标准: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树形大,三是要有观赏性,四是要有历史故事,五是珍稀树种。
在天坛回音壁外西侧,靠近天坛的内坛墙,有一棵非常有特色的柏树:树干高大,枝繁叶茂,但是主干的东侧已没有大枝,西侧的几个大枝都是沿着水平方向生长,尤其是西侧最下面的一根大树枝,正巧横在月亮门的上方。当游人从月亮门穿过时,必须在大枝下穿过,形成迎客之势,因此,这棵树也被他取名为迎客柏。
如何拍出这棵柏树的魅力呢?还是得靠光线。夏天的傍晚,太阳西斜,一抹余晖从西北方向洒在树上,同时也映照在月亮门上,恰好一名游客从月亮门走过,吕顺拍下了这难得的一瞬间,一幅极具历史与人文意境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名园易得 古树难求
在拍摄之前,吕顺也会查阅各种资料,去了解这些古树背后的历史故事。他说,拍摄古树需要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维度发现古树的美,再用相机展现出来。
他对故宫宁寿宫古华轩前的一棵古华楸印象非常深刻。这棵楸树反映了古人对名园易得、古树难求的深刻理解。
1772年,已在位37年的乾隆皇帝,着手修建外东宫作为自己的养老之所。当时这里空间并不大,院里长着一棵古楸树,工匠们打算砍掉此树,建一座五开间的敞轩。乾隆得知后说,房屋可以择地而建,计时而成,树木须培植多年,死不可复生,为何不能把轩后移呢?于是就在古树后面建了古华轩。如今,古树与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一处优美的景观。
为了拍摄古树与建筑交相辉映的图片,吕顺也在不同的年份,到古华轩拍摄过多张照片。
中轴线上的古树,除了历史的厚重,也有逸趣横生的一面。吕顺说,在天坛公园祈年殿东侧路的一片古树林里,有一棵非常神奇的古柏树。它的树干上生出一个树瘤,不知何年何月,这个树瘤长成了龙头状,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因为天坛柏树特别多,很多游客都不易发现这棵古柏,甚至常常擦肩而过。凡是发现这棵柏树的游人,无不驻足观赏,惊叹连连,甚至忍不住上去摸两把,沾沾龙气,以至于这棵柏树的龙头被人们摸得油光锃亮。
六年间,吕顺开车带着沉重的三脚架、120画幅的胶卷相机,遍寻北京的古树名木,并用高质量的反转片,拍摄了数万张古树图片,最终精选了三百余张经典之作,编入《北京古树神韵》一书,成为书写北京古树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几年的拍摄,吕顺对古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深有体会:一座城市仅有高楼大厦和宽敞的街道是不够的,还要有大量的树木花卉来陪衬。幸运的是,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的古树以数量众多、历史久远、保存完好而著名。北京的古树是活动的画,凝固的诗,它带给人们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是北京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