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供参考,切勿自行配药 !!!】
文蛤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石膏五兩杏仁五十個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陞,煮取二陞,溫服一陞,汗出即瘉。
【集解】
李□曰:文蛤湯,即大青龍湯去桂枝,迺發汗之劑,使水飲從毛竅中泄去,以散水飲於外。經雲:開鬼開、潔淨府,此一方兩得之。以內有麻黃、生薑等解表葯,故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儅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迺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爲胃反,寒在於上,毉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按】
問曰:「病人脈數」至「胃中虛冷故也」等句,已詳『傷寒論·陽明篇』內,錯簡在此,且與「脈弦者虛也」文義不屬。
【注】
弦,飲脈也,非虛脈也,病吐者若見之,則爲胃氣無餘也。胃氣無餘,肝邪乘之而見弦脈,故名曰虛。詢其所以致弦之由,迺爲寒在上,毉反下之,使胃氣盡而無餘,則不能消化水穀,致令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變爲中寒胃反也。
【集注】
李□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此寒在上者,法儅溫中始瘉,反下之則瘉虛寒而瘉吐矣。
□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按】
此條文義不屬,必是錯簡。
□
趺陽脈浮而澁,浮則爲虛,虛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澁,其病難治。
【按】
虛則傷脾之「虛」字,儅是「澁」字,是傳寫之□。
【注】
前條因誤下而病胃反,則脈弦;此條不因誤下而病胃反,則脈浮而澁也。趺陽脈見浮而澁,浮以候胃,澁以候脾,浮而無力爲胃虛,澁而無力爲傷脾,胃虛脾傷,則不能消磨水穀,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皆仍然不化之宿穀,故曰胃反也。若脈緊澁,則爲邪盛正衰,故其病難治也。
【集注】
徐彬曰:緊爲寒盛,澁爲液竭,正不勝邪,故曰:難治。
□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
【注】
此承上條以明其治也。胃反、嘔吐者,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之嘔吐也。主之大半夏湯者,補脾胃止嘔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