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科,大世界
首页 / 医药 / 中草药

丁蛎-中药图典 繁體

!!! 仅供参考,切勿自行配药 !!!

丁蛎
Dīnɡ Lì
别名 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主湿疮;疖肿
英文名 T-shaped shellfish
始载于 《中国药用动物志》
毒性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药味 甘、咸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 丁蛎

【拉丁学名】Malleus albus

【命名者】 Lamarck, 1819

【英文名称】 White Hammer、White Hammer Oyster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钢,莺蛤目、丁蛎科  

外形特征

尺寸:15厘米

壳长而窄,两边呈波浪状。两翼延伸,使贝壳成丁字形。壳顶端紧邻着短韧带处,有小而尖的壳顶。韧带下方的壳内面有一个闭壳肌痕。壳表污白色,肌痕黑色。  

分布范围

热带印度太平洋,世界分布 印度太平洋海域。

台湾分布 澎湖大仓岛,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内海海域,台北,彰化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浅海,在海草及岩石平台上 。  

药用价值

【药 名】丁蛎

【来 源】为钳蛤科丁蛎的贝壳。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治疮疡,疖肿等证。

【性味归经】咸,寒。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入煎剂,5-15克。外用适量。

【别 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了子、(《中国药用动物志》)。贝壳呈“丁”字形,俗称“丁字贝”

【动植物资源分布】

本种为暖海性种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区的热带海洋中。分布于我国南海。

【拉丁名】丁蛎 Malleus malleus (Linnaeus)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首页 / 医药 / 中草药
相关连接:
Prev:
丁公藤-中药图典
丁癸草-中药图典
丁茄-中药图典
Next:
药性赋.平性药
药性赋.温性药
药性赋.热性药
药性赋.寒性药
药性歌括四百味
资源来自网络,仅供参考